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制造业人才培养面临“产销矛盾”

2007年6月10日来源:中国质量报

    “真是大开眼界。”24岁的张鹏谈起1个多月前的那次经历,语气还是掩饰不住激动。作为特邀学生代表,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张鹏和来自全国11所理工大学的21名工科学生一起,参观了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参观完展览后,张鹏*大的感觉是:真的有很多东西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张鹏告诉记者,虽然他的专业是大学中人数比较多的,但是,毕业生中有很多人选择了从事研究工作,真正进入企业的并不多。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实践中往往用不上,“有种找不到位置的感觉”。情况真如张鹏所说吗?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顾问、*工程师吴柏林认为,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大批学机械工程、机械设计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非常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独立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人员。“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人才的缺口很大,甚至比一线工人的缺口更大。”前两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技工荒”成为一个热门词。

    但是,当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制造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巨大缺口的时候,却忽视了另一个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困难———“工程师荒”。“*技术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吴柏林如是说。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国制造业的“工程师荒”呢?吴柏林认为,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脱节。记者了解到,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培训部曾在全国范围做了一次汽车制造人才素质水平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汽车制造业人员培养模式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造成严重的供需脱节现象。调查人员认为,各类教学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不知道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学校所希望的能够由企业技术能手到校进行指导或让学生在企业锻炼的想法也无法得以实现。

    记者注意到,针对“工程师荒”的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制造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文件和鼓励措施。比如,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就专门提到: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要整合相关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培育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工,特别要培养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带头人才。张鹏的建议是,在学校教育阶段,应该把学生今后职业的走向分成两类,研究类和实践类,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来自中国机床协会的资料显示,在法国、瑞士等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比如,法国制造业工程师的教育模式是和企业紧密相连,课程的内容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除了设置理论课之外,企业还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项目。而瑞士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阶段,而职业教育阶段的费用是由企业来支付的。看来,要想真正解决“工程师荒”,企业必须从“临渊羡鱼”转为“退而结网”,更多、更早地加入到制造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来。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