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粉末冶金技术商务论坛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我国发达地区进入劳动力短缺时期

2010年3月22日来源:中国投资
 
  春节过后,伴随着"农民工"的返城高潮,东部发达地区却遭遇了"民工荒",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地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据报载,深圳市和浙江温州地区春节后用工缺口都达到8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入广东的外地劳动力数量减少了50%左右。与过去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同的是,今年不仅缺乏技术工人,而且普通劳动力也出现了严重的供应不足问题,主要用工缺口集中在制造业、物流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以普通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在元宵节之后,还会有一些其他地区的劳动力进入东部发达地区,仍改变不了劳动力短缺状况。 
  发达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几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过去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经济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大多数地区的增长速度都是连续几年超过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的发达地区受到较大影响,而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受外需不足影响较小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GDP增长都超过了10%;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村农户投资)增长分别达到35.7%和37.5%,江西、湖南、湖北、山西、黑龙江的增长都达到40%左右,四川的增长则高达54.2%,河南的投资总量超过1.29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山东的国内第二大投资省;而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3.3%,其中上海仅增长6.7%,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的增长分别为15.5%、24.0%、19.7%、19.8%,都低于全国的增长速度。经济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提供了大量本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虽然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收入水平还暂时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但在自己的家乡就业可以减少许多外地就业的成本和麻烦,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到外地去打工,特别是在生活比较富裕条件下成长起来的90后新生劳动力,愿意去外地打工的人数和比例都明显少于其前辈。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已使新增劳动力的数量逐年减少,如我国人口*多的河南省新增劳动力的总量已从2007年的200多万下降到2009年的110万以下。我们的研究表明,新增劳动力的逐年减少将使我国全社会的适龄劳动力数量在2012年达到峰值,从2013年开始下降(即新生的数量低于退出的数量)。与此同时,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在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初升高的比率已从2003年的59.6%上升到2008年的83.4%,使20%以上的新生劳动力推迟2-3年进入劳动市场。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再加上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长,今后几年进入劳动市场的人数将加速下降。
  上述原因必将使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发展经济的发达地区出现可用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局面。因此,不仅是今年,而且在今后一个时期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都将成为常态,并会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如果发达地区今后仍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尽快调整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一是不要再发展或尽量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利用目前的财力丰厚和高素质人才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利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欢迎外来投资的机会,把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有能力的还可以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其次,要采取有利于外地劳动力进入并使之留下的政策。主要是要给予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务工者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如同工同酬,提供廉租房或普通租用房,落户口,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不平等待遇,统一医疗、卫生、退休等社会保障和保险政策等等,使他们愿意留在本地工作并成为本地的公民。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