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8月29日电(记者郭莹)刷脸验证身份信息、确认个人信息、选取岗位类别……近日,家住成华区华泰社区的居民朱强强来到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希望找一个驾驶员岗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朱强强通过“刷脸求职机”完成相关步骤后,系统迅速结合他的工作意向,将符合要求的岗位信息推送到屏幕上。
朱强强一边滑动着屏幕,寻找心仪的工作岗位,一边感慨道:“现在找工作也太方便了,只需要告诉机器自己的求职意向,就能精准获取大量招聘信息,而且这些岗位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岗位描述很清晰,投递起来心里有底。”
AI求职、AI面试、AI咨询……为提升“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水平,破解传统公共就业服务中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匹配效率低等难题,2024年4月,成都市人社局在成华区试点应用“成都就业数智平台”。
“刷脸求职机”就是成都就业数智平台线下智能设备应用场景之一。求职者填写相关信息后,不仅能实现“人岗秒配”,对于求职不成功的,系统还会定期推送岗位信息,做到求职服务“不断线”。除了线下服务,求职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获取求职应聘、政策咨询等全流程服务。
“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了企业招聘需求、求职者信息、政策资源等数据,统筹搭建个人端、企业端、机构端、专员端、网格员端和部门管理端等六大线上服务通道。”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六端协同工作,既可以帮助求职者实现失业登记、岗位筹集、供需匹配、技能提升、就创咨询、就业援助等高频服务事项的“无感智办”。也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实现帮扶任务从领取、执行、督办、调度到跟踪、反馈、统计的全过程智能管理,实时呈现辖区劳动力分布、重点群体就业动态等信息,精准锁定服务需求。
“依托‘成都就业数智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地摸排,实现精准服务,让我们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为广大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帮扶。”华泰社区就业服务专员刘红向记者介绍道,今年7月,经过他们的就业帮扶,刚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社区居民刘思琦就成功入职了辖区内二医院龙潭院区门诊导诊(导医)岗位,“专业对口,就近上班,小姑娘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数据显示,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在全市9个区(市)县推广应用,累计为690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3.45万个,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服务14.2万人次,成功帮扶近1.4万人就业,进一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77286463564037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