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中国正加速进入“人才红利”时代!

2023年7月3日来源: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的人口政策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每个家庭。

然而,到2022年底,中国总人口数量从之前的持续增长转变为减少了85万人,*迎来了人口负增长的新时代!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根据联合国发布的预测报告,印度将在今年年中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

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么?会消失么?消失了之后我们怎么办?

这个想法让很多人很焦虑。在今年3月的两会*后一场答记者会上,总理李强就人口问题表示: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人口红利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其中人口结构和城市化是*为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换句话说,从改革开放伊始到新世纪的*个十年,中国人口红利的显著特征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且比重高。

人口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既是生产行为的主体,也是消费行为的承担者。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催生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兴盛。其体现就是中国连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GDP。

其中,受益于人口红利,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包括基建、制造业、房地产在内的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1,制造业: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主要依靠承接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中国发展起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从1980年到2022年底,中国制造业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约0.8%增长到约15%,排名世界*。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国也成为了世界工厂。

2,房地产行业。人口是房地产业的核心,“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这是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近年来一直强调的观点。

过去二十年来,房地产行业得益于经济增速、人口红利和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这从房企巨大的体量、重点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等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对其他行业也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拉动的上下游高达50多个行业,同时也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和信心。

3,消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服务业的产出和消费与人口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口和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消费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3.2%,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戳这里,了解视频营销助手

人才红利工程师红利单一大市场红利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许多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都经历了被称为"人口转型"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结构的必然变化,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阶段过渡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阶段。中国也没有逃过这个趋势。

尽管人口数量红利退潮、老龄人口比例上升,然而当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量。

首先,在经济学的严格定义上,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结束。按照经济学的标准,只要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定义为15-59岁)的比例超过50%,这个国家就可以认为仍处在人口机遇窗口期。当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还维持在63%左右。

当然更重要的是,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人才红利的贡献度显著增加。

据统计,至2022年,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4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0.9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14年。

更值得一提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超过了2.4亿,占全国人口的17.0%,占劳动年龄人口的26.7%。

202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9.6%。近年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稳定在千万左右,今年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

正如李强总理所指出的,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然强劲。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不仅仅取决于总量,更取决于质量;不仅仅看人口数量,更要关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比如,*近被热议的“工程师红利”。工程师红利是适应高端制造和科技行业发展的新型人口红利。

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时间里中国培养了6000万名工程师,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创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迅速增加。

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离不开庞大的工程师群体,这个群体中卧虎藏龙,隐藏着非常多的隐性知识,取代了过去依赖低成本的简单劳动竞争模式,让中国制造走到了今天。

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学科排名》,覆盖54个学科,榜单包括1800余所高校。工学领域一共22个学科,中国在其中14个学科夺冠,在仪器科学的学科排名中,中国高校甚至包揽了前9名。↓

同时,在劳动力红利/人口红利之后,中国经济还迎来一个新的红利,即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市场红利。

单一市场是指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8%。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个单一的大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

黄奇帆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入中国市场的制造业,一旦规模上去了,就能够大幅摊薄六项成本,分别是研发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采购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拓成本。一般来说,规模经济可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成本的30%—40%,一旦达到了充分的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30%—40%左右,以价格优势打败国外竞争对手。”

更进一步来说,中国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可以为各种创新和创意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只要有一点创新创意,就可以利用这个市场的规模优势,快速放大效应,形成新的产业蓝海,即开拓出新的、未被大规模开发的市场领域。

全产业链制造业优势意味着中国在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中都有相应的生产能力,这对于技术应用、技术集成、技术迭代非常重要。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可以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加速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库在各个领域中推动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人才储备、强大的生产力和社会结构、这些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其人才红利,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当然,伴随着的肯定也是改革市场机制以激发创新活力,改革产业结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改革教育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和引导人才等等。

人才红利利好的几大产业

新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受此影响*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行业::

首先是高端制造业。受人才红利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从依赖劳动力数量转向依赖劳动力质量,进而推动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

其次,医疗产业正在迎来"长坡厚雪"。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和消费升级,医疗需求正在逐步提升。而且,由于65岁以上和0-14岁的人群通常有更大的医疗需求,这使得医药行业整体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趋势。

此外,老龄化趋势下的"银发经济"也在迅速扩大。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这意味着围绕老年人需求的护理、消费行业的市场空间将大大扩大。医疗护理、养老居住服务等行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再次,"Z世代"的消费需求正在崭露头角。随着年轻人婚育观的转变,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正在形成,其中包括线上交友、成人教育、文化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这使得游戏、动画、漫画、新传媒等亚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戳这里,了解视频营销助手

不得不提的还是地产:

尽管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但是未来仍有发展空间,而且,发展模式也将更加分化。

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80%,这将为城市带来大量的人口流入, 不过人口流动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将更加分化。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好的大学、*好的产业、*好的企业、*好的人才都会越来越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核心城市由于拥有创新的驱动力,将具备"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能力,从而创造出新的产业,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