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全国 16 到 24 岁青年失业率升至 19.9%

2023年3月2日来源:小先的生活

2021年7月青年失业率也依然高达16.2%,2022年7月又再创记录达到19.9%。当然这项数据确实会随着毕业生集中离校出现阶段性波动,但恐怕这种连续多年出现的“阶段性波动”*终会导致到2022年时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就会快速提升到30岁以上。

2021年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还没公布,但是不少地方的数据显示都在涨,比如安徽,2021年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就都到30岁以上了。一旦到这个年龄才初婚,那么即使我们抛开政策性限制和经济条件限制,由于客观上的时间与精力的问题,生育二孩的可能性就已经变得很微弱了,生育三孩的可能性就更低。

迄今为止的政策往往基于这样的考量:低生育水平实际上是一种“假性”的“低”,因为生育受到政策与经济约束,一旦约束解除,“假性”的低生育水平就会提振到“正常”水平,生育势头就会回归。

当然我也不是要说现在的低生育水平是完全“真性”(即不因经济条件与政策限制导致的不愿或不能多生)的,但全面二孩的结果恐怕表明:导致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的因素中“真性因素”占到的份额恐怕比预想的要多。

平均初婚年龄的不断增长,正在将更多的适龄群体推向“真性因素”一侧。如果平均初婚年龄再继续增长到32岁甚至更高,那么届时类似目前这样的再多的“支持措施”除了略微地减轻那些选择生育的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外,恐怕难以起到有效提振生育的作用。

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就会导致人口结构调整错过*后一个有可能有效提振出生人口规模的机会窗口。

我们可以从下图看到,15-49岁育龄妇女数在2025年后的下降将趋于平缓,而更年轻的20-29岁育龄妇女数在2025-2040年将略微地趋于上升。那么,在育龄妇女数总量趋稳、结构趋于年轻化的情况下一定意味着出生人口将“触底回升”吗?

究其原因,日本1980年以后25-29岁年龄组女性的未婚率的快速上升就是*可能的原因。大量适龄女性到30岁以后才进入初婚,平均初婚年龄的提升,几乎完全把1966年到1978年的出生人口高峰的作用给抵消掉了。

日本就是这样错过了*后一次有效提振出生人口的机会。虽然日本在上世纪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生育率都保持在1.5左右(在国内这就已经是政策梦寐以求的“适度生育水平”),进入新世纪后生育率甚至出现了一次略微的回升,但基于已经连续近50年的出生人口一年比一年少的情况(这导致今后一段时间的适龄人群一年比一年少),可以说在生育率达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即使达到,也需长期持续数十年,而这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日本的出生人口将会长期地处于一年比一年更少的状态,没有所谓“底”可言。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