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
|
||||
|
考研初试成绩发布后,王萌便陷入焦虑:究竟是明年“二战”,还是放弃读研进入就业市场?而像她一样陷入两难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2022年中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为多年来新高,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更是历年*高。
“新学期一些学校线下教学无法进行,理科生甚至可能因为无法进行实验导致毕业受到影响。即使学生顺利返校,因为当下疫情反复,进出校园管理严格,实习也受到影响,即使学校愿意为学生外出实习提供便利,用人单位也往往不敢接收实习生。”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应届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延缓毕业、就业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发现,2020年疫情暴发后,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上升,更多毕业生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尽管现在仍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选择“二战”考研、考公,但现在研究生供给增加,就业也面临困难,这些都会推高当前的失业率。
“今年可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艰难的一年。”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曲玥既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学者,也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从自己身边的学生体验到这份挣扎,“如果去年考博不理想,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考博?这一年都会过得很挣扎,你能从他们每个人身上看到不同的故事”。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认为,随着年轻人就业取向的改变,“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这一错配现象依然会存在,在某些行业可能更为严峻。而这种结构性矛盾*直观的体现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制造业企业招工难并存。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