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企业 个人
忘记密码? 会员帮助



搜索人才简历
网上招聘
搜索职位
编辑发布简历
职场资讯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形成人才双向开放制度体系

2022年2月17日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将人才作为*资源,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形成人才双向开放的制度体系。


学者观察


肖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畅通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在于人才的驱动。创新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新发展格局需要人才*,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将人才作为*资源,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形成人才双向开放的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构建人才引进来新局面,化解新发展格局痛点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然而国家急需领域技术的缺乏以及新兴产业技术同国际*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是目前新发展格局中较为明显的痛点。因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重要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以科技前沿需求、国家重大需求、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海外人才队伍的建设,助力人才强国战略,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实现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


高水平人才的引进需要不断创新人才评价。首先,以科技前沿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重点是引进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才和*科学家,创新科研人才评价机制,尊重基础性研究,鼓励创新。其次,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重点是引进国家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的领域人才以及从国家安全高度出发考虑的科技人才队伍,重视对人才的政治*,解决人才面临的实际难题。*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重点是引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支持*团队。


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做好新时代引才工作要从全面搭建平台、全面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三个方面出发,千方百计引进*人才,让人才引得来也留得下。其重点是引进国际高端要素,丰富区域环境生态,延揽国际高层次人才。首先,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平台布局、要素配置和政策制度,以联盟为纽带促进重点平台建设,以要素为中心推动国内外信息技术共享。其次,要解除束缚在人才身上的“枷锁”,向用人主体授权,了解人才面临的实际问题,创新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吸引和聚集更多国际人才。*后,优化地区营商和科研环境,增加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和高层次研究中心的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让人才能够安心搞研究,精心出成果。


开辟人才走出去新路子,强化新发展格局基础


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驱动力,人才作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如何充分激发人才的活力和潜力,既是强化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开辟人才“走出去”新路子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除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外,还需要解决好人才“走出去”的问题,以培养和输送为基础的人才走出去工作为发力点,畅通人才双向开放的渠道,开辟人才走出去培养的新路子,使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储备更多人才。


面向人才的走出去工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是基础,多元化人才培养渠道是桥梁,储备国际化人才是关键。要继续建立与全球互动的纽带,持续鼓励人才传播中国声音,需要培养能够更好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形象亲和力。在输送人才的同时,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路径通过人才的对外连接变得多元化,国内外高校之间、国内高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学分互换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重点是提升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要储备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尤其是运用新科技发展成为行业中流砥柱的人才,让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同中国人才一同走出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人才选派和推送要从量的提升到质的跨越,这需要完善派出和推送人才的相关机制,在人才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明确人才的类型和派出的目的,对人才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人才数据库,推送和储备共举,充分发挥人才走出去新道路的重大作用。需要分散走出去的人才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世界各国的优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走出去路径,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新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菁菁者莪,乐育才野。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以人才撬动双向开放的杠杆,形成人才双向开放制度体系,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实现人才对外开放新局面,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联盟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 【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书库】 【粉末冶金网上展】 【注射成形网
CopyRight ©2007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08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85235193  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点击进行在线咨询   客服MSN: pmbiz1@hotmail.com
ICP证:浙B2-20100325

银行汇款会员服务广告服务关于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025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